繼上次兩個星期帶我們初窺藝術殿堂,李美蓉老師貼心的為我們即將拜訪的朱銘美術館作了一個很實用的簡介。
其中的太極系列的雕塑令人印象深刻。僅僅因為用不同的材料,同樣一個「單邊下勢」的姿勢,居然同時有著動和靜兩種可以說是相反的氣勢。太極這種柔和至極的藝術,卻用剛硬至極的銅來表現,而且表現的如此恰到,毋怪是藝術中的傑作。
另外,我們也看了太極拱門的製作過程。這種如此巨大的藝術品,是朱銘設計,在由鑄銅師一塊一塊鑄好後拼成。過去我們作一些作品時,常常會去修一些小細節。我很好奇,朱銘沒有自己親手鑄造,怎麼顧及那些焊接的部分呢?我想,藝術到了如此巨大的時後,藝術家就像建築師一樣,給予的是整個藝術品的精神和主要的結構,細節自然會有專業的技師完成。因為他所想要表達的意涵,由整個藝術品的構造外型便可以清楚的傳達了。這樣的藝術,的確很另類。
一週之後,蔡教授的先生為我們講解關於李梅樹大師的紀念美術館。李梅樹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台灣本土的人物、動物或是風景為主題。那種恬靜的畫風,一位曾經留學日本,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氣宇非凡的畫家的影像,便不自覺的浮現在腦海中。李梅樹先生對於台灣的藝術界有很大的影響。不論是提攜後進、文化保存都是他所致力的。三峽祖師廟之所以到現在成為一個文教性的建築,要歸功於李梅樹先生,以及他那份對藝術的執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