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前幾天的風雨交加,今天太陽難得露臉。在經過約莫一個鐘頭的車程,抵達了我從未拜訪過的「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占地11甲,展覽區就占了8甲。如此大的展覽空間,卻安排的有條不紊,既沒有荒蕪,更不會有壅擠的情形。
我們沿途看了第一展覽室的人間系列、向三軍致敬的作品,一直到朱銘先生最為人所稱道的太極系列。作品很多都是用青銅為材料,最不一樣的是朱銘先生的兩個「丟」。第一個「丟」,朱銘先生放下了過去學雕刻細膩的刀法,面對堆砌成一個人,甚至高過一個人的保麗龍塊,他以電鋸大刀切下。作品變得更為雄偉,卻不失真;第二個「丟」,是丟掉顏色。朱銘先生一改為作品上色的方式,將其塗成全白。如此的改變可能會讓人不知道這個作品的表情、穿著。然而,這也讓整個作品的外型和線條更被凸顯,無疑是個成功的改變。
朱銘對於兩個恩師都十分感念,一個是為他打下精湛的雕刻技巧的師傅李金川先生;另一個是引領他走出自己的風格,柔和太極的美到藝術中的楊英風先生。這過去的所有回憶,被放在美術館本館的二樓,足見朱銘先生對兩位恩師的感念。
對於前輩感念,朱銘對藝術教育也是不遺餘力。藝術長廊給予年輕藝術家發揮的機會,館區內也有很多讓兒童有親手創作的機會。
朱銘美術館是朱銘先生的一個夢,秉持著對於藝術的熱愛,他圓了這個夢。同樣的,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看到他的路程,進而也堅持完成自己的夢。
1 則留言:
哎呀~看完你的分享之後,真的滿遺憾我沒辦法跟大家一起去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