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學二
葉育欣
這次選用的題材是自己的作品。這是很特別的角度去欣賞作品,作者是自己,導覽者是自己,觀賞者還是自己。讓自己有一種很多元的角度去看事情,是我這次很大的收穫。
從作者的角度去撰寫導覽,我回顧過去的我,將生命的歷程、創作的靈感以及對藝術音樂的渴望,從藝術作品中翻譯成文字記錄,創作藝術就好比遺傳物質DNA,導覽就是tRNA,如何將創作者的精隨原汁原味地傳達,除了裝備導覽技巧外,更需要對藝術作品多一份同理心、認同感以及全方位的欣賞。然後再以文字、聲音、配樂來凸顯作品的感情,導覽的呈現就好比蛋白質的誕生,他是新生,也是藝術,更有他存在的價值與使命。
談談在製作過程的難處,英語發音部分,嚴重的"鄉音",讓我對英語發音甚是懼怕!在錄完後給老師聆聽,老師帶我把整篇文章一一矯正發音,抑揚起伏都做調整後,我再度動工,每次動工還會將師丈的錄音檔再聽一次、念一次,然後我再錄。我不得不承認,咬螺絲又是錄音過程一大致命傷,尤其碰到字尾過去式,較長字串等等,都讓我每逢必敗!在中英文稿的撰寫中,必須再重新抓出自己的記憶,在每一格框格中思想線條與色澤的處理關聯、理由、意涵,這讓我回想到過去習畫的種種甘苦,當別人熬夜為了讀書考試的日子,我卻為了美術熬夜而樂此不疲;當別人彈奏美妙的樂器曲音,我以我的彩筆,傳達我對音樂的渴望與連結。許許多多酸甜苦鹹的回憶都盪然浮現在眼前,多了份回味,卻也多了份情感的流露,讓人久久難以抽離。與其說製作這份語音導覽是導覽作品,不如說這份製作是為自己的生命做一段精彩的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