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作業-學習心得] 記2010年12月16日拜訪藝術家Martyn Barratt

在知道這學期期末的三芝地方藝術欣賞是要作一個三芝藝術家作品的語音導覽後,我一直都沒有想到要找誰。直到讀到蔡教授寄給我們的一些資料中,我看到了「貝馬丁」這三個字。不同於一般台灣人的姓名,使我好奇的去搜尋他相關的資料。貝馬丁(Martyn Barratt)先生是一位英國藝術家,多年前隨著台灣妻子來到台灣,便定居於此。
蔡教授幫我聯絡到貝太太後問我有沒有要找誰一起去,於是我回寢室問問修同一門課的室友,蘇哲緯很乾脆的答應。在125日收到附有Martyn Barratt工作室的地址後,花了很久才找到大概的位置。

因為調課,十點我們才從一哨叫了計程車。沒想到開到興華村一帶,竟然迷路。繞了好久,仍沒辦法。最後聯絡到Martyn Barratt,他要我們在警察局等他。不久之後迎面來了一台白色小貨車,車窗降下來,是一位穿著紅色衣帽(還帶著一堆白色的痕跡),年約四十的西方面孔。他看了看壅擠的前座,原本要分兩次載我們,最後我跟哲緯決定站在裝貨的地方,「享受」著迎面而來的刺骨寒風。而手唯一能握的就是金屬製的鐵條。那種感覺,已經不是「寒」、「冷」或「凍」等形容詞可以描述的。

Martyn Barratt先生的工作室略有規模。屋外放了兩個接近完成的大理石雕。屋子內前半部是許多材料和工具。後半部有一個燈光經過佈置的展覽室。另外還有一個學生和兩隻小狗。這讓我突然想到,之前拜訪蔡根老師及唐國樑老師,他們家中都有狗。是不是狗靈敏的感官,讓他們不僅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也是藝術家最忠實的欣賞者呢?而我們人類,不就是常常忘記用我們的感覺去感覺,才會忽略了那麼多藝術之美呢?
所有藝術品中,吸引我的正是上週再找資料時所看到的一個作品-連結(Links in the chain)。這項作品有兩件,都是以木頭雕刻成鎖鏈的形狀。不同的是,一個鎖鏈是完整的木頭直接雕刻出來的,另一個是由拼湊出來的。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Martyn Barratt提到說,這個作品表達出的連結(connection)是存在於萬物之間。人與人有連結,人與物有連結,人與環境當然也有連結,而一個環便可以代表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個物體。
在我看來,用鎖鍊(chain)來代表連結是一個十分唯妙的比喻。鎖鍊中的兩個環之間沒有任何媒介,但就是連在一起了。所謂的連結,其實根本看不到也說不出,但就是存在。兩個環之間也沒有任何東西,不過它們連在一起是在明顯不過的一件事。
之後我和哲緯分別和Martyn Barratt對談(雖然已經竭盡所能的使用我想的到的單字,但用英文談論藝術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並拍攝了一些照片。Martyn Barratt十分友善,他說這裡的一切隨我們拍隨我們問。沒想到我和哲緯最後卻忘了和他合照,真是太可惜了。
我感覺Martyn Barratt和一些藝術家不同的是,當我們問他「你為什麼要創作某個作品」之類的問題時,他的回答都是「well, I just like it」。他並沒有打算給自己的作品很詳盡的詮釋,是那份靈感。他認為他的心態就像是一個喜歡做出一些什麼的男孩,或著說,有著那份赤子之心。也許,這正是他源源不絕的創作動力吧!
再次迎著寒風回到警察局叫計程車。Martyn Barratt要我們把audio tour的成品寄給他一份。
在這樣的天氣去拜訪一位來到台灣的英國藝術家真的是很難忘的一個經驗。
最後也要謝謝蔡教授給我們的協助和鼓勵,才能完成這樣一個旅程。

1 則留言:

lucy 提到...

We would like to thank 舜愷 for sharing with us his reflections after his visit to Martyn Barratt. I myself learned a lot from his sharing though I didn't visit there. His reflections told us that art is not not that far from us. We just have to prepare a hear of appreciation to know more about it.

I did enjoy witness the creativity of all of you. I would say to you, young artists, that keep on creating the artistic sparklings in your life and I am sure that you can walk further and longer with the creativity in you.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