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作業-學習心得] 拜訪唐國樑_葉育欣

拜訪唐國樑心得感想
馬偕醫學系二年級葉育欣

第一次對唐老師名子的印象,是老師發下要拜訪藝術家時,我便猛然聯想到”ebay廣告的唐先生打破花瓶”,也因此對唐老師有著陶瓷強烈的連結。

拜訪前,在網路上看到不少唐老師的作品,流線圓滑的陶器作品是老師呈現海洋風格的特色,迥異於其他常見的陶藝作品,老師的杯子也可以呈現不對稱或者斜斜的。然而,也從網路上的資歷介紹,了解了老師的求學、展覽、與任教資歷甚為豐富。唯獨參展部分,資料只顯示集中在1983~2006年,且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展覽,可見老師作品之多,然近年卻沒有參展,讓我不禁覺得是否老師近年規劃有所更易?也因為老師作品多,是否作品多意味著為數不少的瑕疵品或者失敗品?該如何處理,等等問題。

拜訪唐老師,我第一次來到芝萊山莊,唐老師的家,一眼你就可以察覺是個藝術家的家,門口有許多造型別緻的陶器盆栽,門上也有陶製吊飾,門內更有為數眾多的各式陶藝作品,從架上分門別類的壺具、杯具、甕具、到樂器,從地上堆疊起來的作品更難計其數。經老師一番介紹,其實老師的作品都有一番意趣: 喜上眉梢,所以竹子上有喜鵲,喜事連連,所以他做一個蓮花搭配鯉魚,這凸顯陶藝家與陶具師傅的差異,也看得出中國的抽象觀念與西方藝術呈現上比較不同,中國人喜歡畫竹子,代表心境,用什麼顏色畫都無所謂,畫出來是什麼才是重點,這便是借物隱喻廣泛運用在東方藝術家的腳蹤裡。老師也著墨到藝術的另一個層次就是轉化,把貝殼轉化成想要的東西,如現代造型的語彙,發展自己的創作語言,用老師擅長的陶藝作品去傳達,吐露內心深層的吶喊。

老師的一談一吐間,透露了老師的「宅」性,不喜歡出門,他認為宅並沒有不好,因為工作與住家是不可分的,作品都在家裡完成,自然而然,工作與生活都圍繞在家中。因為創作是需要內化的,需要安靜沉靜的環境才可以思考很多事情,沒有外人打擾的家,就是最好的靜思地。只是老師的宅,與學生宅著不做事定義是有所不同,也因為老師的宅,讓老師可以取得身心平衡,作品的產率也大幅提升,據老師說他的作品如果是杯子,一天可達兩百個產量,十分可觀。

從與老師的對話、訪談與老師的介紹,不難發現,藝術這行是一道哲學的深奧發揮,外形上,我們看得到藝術家以作品呈現創作;內形上,這種創作是經過無數堆累的靈感、經驗、情緒、與心境所雜揉內化而成。時有所聞,經濟因素往往束縛著無數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揮灑,但從唐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平衡,在陶藝作品的訂單製作到藝術作品的思緒飛馳,泰然處之、悠然從之。

1 則留言:

葉育欣 提到...

給自己一點建議:就是應該要早一點寫完,免得很多小細節都會忘記了

張貼留言